在這里,你可以體驗傳統(tǒng)的畬族美食和多彩的民俗活動;在這里,你可以探索融合畬族文化、蓮文化、諸葛文化和泉文化的多元民族村寨;在這里,你可以感受畬族建筑、服飾、語言的獨特魅力……近年來,建德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打造“17石榴紅”民族工作品牌,通過共建“精神家園”“文化家園”“共富家園”,不斷凝聚民族團結智慧和力量,走出了一條“民族共融、文化共興、村民共富”的新路徑,一幅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突出“融”的導向
共建“精神家園”
“藍媽媽是我們團結村的‘名人’,她堅持‘畬漢一家親’的理念,背簍采草藥、農田搞建設,激勵著村民團結一致共同奮斗……”近日,一場以“浙里石榴紅 民族奔共富”為主題的宣講活動在建德市民族村團結村舉辦,吸引了眾多畬漢青年的熱情參與。民族宣講團成員身著畬族傳統(tǒng)服飾,講述藍媽媽的勵志故事,展現畬族人民勤勞智慧、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引發(fā)了現場聽眾的共鳴。
建德市堅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通過一體推進一批“17石榴紅”家園、一支“五畬”人才隊伍、一批畬族非遺工作室、一個民族宣講團、一支石榴紅志愿服務隊等“五個一”建設,開展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實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轉變,共建相融互促的精神家園。今年以來,已開展“情暖石榴紅、感恩心連心”、畬家拳比賽等民族團結進步活動20余場,參與人數達1100余人次。
在扎實推進本地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的同時,建德市積極探索跨區(qū)域民族團結進步共建新模式,不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如,舉辦新疆“靚發(fā)屋”項目受益人專題技能培訓班,以“技能培訓+政策宣講”“理論+實操”培訓模式,為50余位各民族姐妹提高就業(yè)技能;以杭州對口支援新疆阿克蘇地區(qū)為契機,建成新疆首家婦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千鶴婦女精神教育基地阿克蘇實踐基地,集中展現千鶴婦女精神的起源以及阿克蘇各族婦女在黨的領導下愛國愛疆、開拓進取、弘揚美德的蓬勃力量。
實施“傳”的工程
共建“文化家園”
在新葉“三月三”農耕文化節(jié)上,畬族姑娘身著傳統(tǒng)服飾載歌載舞,民俗文化集市上展示著畬族彩帶、畬族服飾、蓮蓬手工風鈴等特色產品,游客通過唱畬歌、品畬宴、賞畬俗等活動,親身體驗畬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近年來,建德市始終高度重視優(yōu)秀民族文化傳承與發(fā)展工作,通過“畬族三月三”、畬族農耕文化節(jié)等民族文化品牌建設,開展“看和美畬鄉(xiāng) 助非遺共富”鄉(xiāng)村文化年、“三月三 遇見畬鄉(xiāng)”等“中華民族一家親”系列活動,重點打造畬族民俗文化展示館、畬鄉(xiāng)文化園主題公園等陣地,讓廣大群眾全方位、沉浸式感受民族民俗風情,領略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高橋村畬族民俗文化展陳館內,畬族彩帶非遺傳承人雷國香熱情地向來自杭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學生們展示畬族服飾,詳細講解了畬族彩帶的編織技藝,并介紹了烏米飯、豆腐釀等畬族特色美食,讓學生們對畬族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有了更直觀深刻的認識。
建德市不僅注重各民族村的民族文化傳承和保護,還積極推動民族文化進校園,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學校教書育人過程中。建德市民族學校大同一小形成以校訓“質樸 樂群 奮進 擔當”為核心的民族文化理念,打造畬園、畬韻館等一園一館四廊育人空間,推出《畬語課堂》《畬韻百草香》《畬韻彩帶飄》等精品課程,讓民族文化浸潤童心。今年以來,已在建德市各中小學組織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 同心共筑中國夢”創(chuàng)意手工畫、“民族樂器進課堂”等類活動20余場,參與學生800余人次。
做好“拓”的文章
共建“共富家園”
為進一步助力民族村發(fā)展,拓展民族村產業(yè),增強民族村“造血能力”,建德市通過制定“同心共富結對行動”助力民族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實施方案,聯(lián)合多部門召開助力民族村高質量發(fā)展座談會,給予民族村政策和資金方面的傾斜,結合民族村自身資源和優(yōu)勢,幫助做好項目謀劃,特別是產業(yè)項目、民生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
同時,建德市持續(xù)加大“五畬”項目培育力度,將“五畬”項目有機融入文旅產業(yè)中,持續(xù)拓展“兩山”轉化通道,已形成畬韻七菜“好畬味”、里葉白蓮“好畬品”、畬蓮荷工藝品“好畬藝”、彩帶編制“好畬匠”、雙泉民宿“好畬居”等共富品牌。如,高橋村以“畬韻旅游”為著力點,打造“七彩畬韻高橋”產業(yè)品牌,推出畬茶、畬酒、畬藥、畬帶、畬歌、畬橋、畬山等,創(chuàng)新民族文旅產品,延伸產業(yè)鏈條,為助推民族鄉(xiāng)村共同富裕探尋新路徑。
建德市支持和引導各民族村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科普研學、農村電商等新業(yè)態(tài)新產業(yè),促進村集體經濟和農戶增收。團結村依托“藍媽媽”的背簍,衍生出文創(chuàng)簍、智慧簍、產業(yè)簍、指數簍等“神奇的背簍”,把實現共同富裕的要素都裝進“神奇的背簍”里。同時引進畬族風情樓、和山居等民宿產業(yè),水稻基地、桃園等家庭農場,形成“未來畬鄉(xiāng)”共富研學路線,搭建了畬村田園觀光與農業(yè)體驗相結合的新平臺。
下一步,建德市將繼續(xù)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聚焦主責主業(yè),找準突破維度,在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推進民族鄉(xiāng)村共富等方面謀細做實出彩,全力推動建德市民族工作高質量發(fā)展。
(來源:浙江統(tǒng)戰(zh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