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偷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xxxxx在线观看,亚洲香蕉看一线,久久国内Av免费

<td id="unvpy"></td><object id="unvpy"></object>

  • <td id="unvpy"><strong id="unvpy"></strong></td>

    更樓街道 建德新聞網(wǎng)
    0571-64718371
    舉報電話: 0571-647348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聞傳媒中心 主辦
    您當前的位置: 建德新聞網(wǎng) > 鄉(xiāng)鎮(zhèn)風采 > 更樓街道

    微信掃一掃分享

    抗美援朝老兵葉有祥的“足跡”
    2020-10-26 10:36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這是筆者六十多年前聆聽抗美援朝歸耒的堂兄葉有祥向一群同齡人教唱的一首歌,至今在村里仍有人不時傳唱。同時,堂兄葉有祥還經(jīng)常在村中公眾場合為村民講解“邱少云、黃繼光、楊根思”等一批英烈的動人故事,激勵了一代代年輕人的斗志,讓抗美援朝的光輝歷史深植于民眾之中。

    義無反顧奔朝鮮

    為了打擊美帝國主義的侵略,保衛(wèi)國家安全,1953年1月,原壽昌縣政府下達各鄉(xiāng)村征兵任務,新街村接到指令后,村干部立即配合政府展開宣傳和上門進行調(diào)查、動員工作。時年20歲的堂兄葉有祥,雖然聽說當兵扛槍殺敵難免有流血犧牲,村里年輕人一時都有所顧慮,且家中三兄他是老大,家里一坨子重活農(nóng)活靠他支撐,時值全國解放不久,父母受“好鐵不打丁、好男不當兵“舊思想觀念影響,也不贊成兒子服役。然而,聽了征兵領導宣傳的一番道理后,葉有祥深受啟發(fā),義無反顧地下定決心從軍。爾后,以“青年人不當兵,國與家靠誰保平安?”的理念耐心細仔地說服了父母與親友,最終贏得了大家的贊同。

    因為春節(jié)臨近,家家戶戶已經(jīng)開始殺豬宰羊忙過年,大人小孩們都將迎來過大節(jié)的喜悅,而葉有祥接到征兵命令后,雖有戀鄉(xiāng)情卻以大局為重,興高采烈地換上軍裝,胸前掛上一朵大紅花,肩包里裝滿親人們送的染紅殼的熟雞蛋,興奮異常地告別了家鄉(xiāng)父老,由父兄陪伴到壽昌縣城集中,次日與戰(zhàn)友們一起乘坐汽車到蘭溪上專列,直奔朝鮮而去。直到美國敗退后又參加了朝鮮戰(zhàn)后五年的恢復建設,奉獻了寶貴的青春年華。于1957年3月月才回到家鄉(xiāng)。其間,雖然大的戰(zhàn)役已經(jīng)結(jié)束,但也參加了幾次小規(guī)模戰(zhàn)斗,都以勝利而告終,同時,在朝期間受到祖國慰問團的親切問候和并被授予“和平萬歲”勛章一枚,猶如生命般地由其后代保管的完美如新。

    回到家鄉(xiāng)勤務農(nóng)

    1957年3月回到家鄉(xiāng)故里,葉有祥一門心思全力以赴參加當時的農(nóng)村集體化生產(chǎn)勞動。當初,國家偶爾向農(nóng)村征召強壯青年進廠當工人,福利比農(nóng)村好多了,身份也變了。于是,有人對葉有祥說:你是抗美援朝的老兵,為什么不去報名當工人,呆在家里又苦又累,你是咋想的?葉有祥笑笑說,我們轉(zhuǎn)業(yè)時,部隊首長就要求我們回家安心工作,把部隊的好傳統(tǒng)帶回家鄉(xiāng)搞建設,積極參加集體生產(chǎn)勞動,一切行動聽指揮,切不可與人爭名逐利,再說,目前的農(nóng)民是不如當工人的強,但是比起在朝鮮的日子卻是不值一提,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呢”。就這樣,他做到了言行一致,身體力行。在農(nóng)村的八個年頭,他首先積極參加集體勞動,對各種農(nóng)活都身體力行地進行體驗。由于虛心向老農(nóng)學習,久而久之,耕田、插秧、施肥、治蟲到收割和開荒等樣樣農(nóng)活都是一把好手。每年的勞動出勤日都在340天之多,在隊里屈指可數(shù)。在墾荒肓林方面,他又是率先做出榜樣。面對門前一荒蕪山坡,他利用早晚時間,從鐵店鋪買了幾把開山鋤,經(jīng)過幾年開墾,種上毛竹和其他林木,在他的精心守護下,這片十畝林地已是竹木參天,綠樹成蔭,成為村前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面對此情此景,眾人無不稱贊葉有祥墾荒植樹有功。

    苦力崗位樂堅守

    1965年5月,葉有祥與村里一批年輕人被招進更樓化工廠當工人,按照他在眾人中的“出眾”資歷,應該被安排在后勤工作或較為輕松的工作崗位??墒牵匀槐局耙磺行袆勇犞笓]”的部隊光榮傳統(tǒng),自覺服從廠方安排。當被分配到搬運礦石的“電爐”車間時(時稱操作工),領導征求他意見時,他卻說“有個工人當當已經(jīng)非常満意了,搬運礦石的活我完全吃的消”。

    更樓化工廠從云南采購耒的電石堆放在廠方鐵路專線的露天貨場上,再從這里用鐵鍬一鍬一鍬鏟到到半自動翻斗軌道礦車上,然后又用雙手推車運到車間電爐燒煉。工作安排是八小時三班倒,而且露天的時間居多。相比之下,這個崗位在廠里來說是個苦力崗位,不僅體力消耗大且有安全隱患,寒冬臘月、赤日酷署盡在露天操作,體力欠強的人確難承受。而葉有祥憑借自己魁梧身材、體力充沛的資本和部隊練就艱苦拼搏的精神支撐,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三年,出勤率年年達標,即使身體不適也堅守在崗,直至1988年退休才離崗。其間,他從未以志愿軍老兵居功自傲,不曾向領導提過任何要求。每當在年度評優(yōu)活動時,同事鑒于其資歷和出色的苦力表現(xiàn)問他為什何不先自我申報?他卻認真地說:“我出生貧苦,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完全靠黨和政府的關懷幫助,已經(jīng)很知足了。這點小榮譽比起在朝鮮戰(zhàn)場十幾萬戰(zhàn)友血灑疆場、尸埋他鄉(xiāng)算得了什么?而我能夠安全回國又當上工人比什么都強”。一席話讓人感慨不己。

    由于當年通訊、視頻閉塞之原因,抗美援朝結(jié)束后,人們都渴望看到聽到戰(zhàn)場上舍身忘死的英雄故事。于是,葉有祥便以親身經(jīng)歷從村中到田頭到車間,一有閑時就把在朝鮮戰(zhàn)場的英雄故事講給大家聽。楊根思是他的本師團連長,出生貧寒,解放戰(zhàn)爭中屢立戰(zhàn)功,在朝鮮戰(zhàn)場上抱著炸藥包沖向敵群,與40多個鬼子同歸于盡,勝利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光榮任務,成為國家特級戰(zhàn)斗英雄。葉有祥把這個故事講述的栩栩如生,非常動聽,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增強了抗美愛國情懷。

    一向不求榮華富貴、不貪功名利祿,盡在低調(diào)為人、履責辦事的葉有祥,一生以實際行動,自覺踐行了“一切行動聽指揮”部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一度時期在家鄉(xiāng)傳為美談。2013年6月,是他走完人生歲月的最后時刻,在醫(yī)院里對前來探望的老戰(zhàn)友和親友們說:“我一生中最大的頎慰就是目睹了抗美援朝的勝利!此外別無遺憾……”在臨終前,他對妻子和子女囑付了一件事——務必將在朝鮮戰(zhàn)場上國家授予的“和平萬歲”勛章妥善保管,要代代傳承。他說,這不僅是自己的榮譽,更是國家和人民的榮耀!

    (通訊員 葉慶生

    責任編輯: 陳海燕

    掃一掃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