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潭鎮(zhèn)牌樓村白洋頭自然村,每天清晨6點和傍晚5點左右,總能看到一位老人拿著一把竹掃帚沿著村里300多米的連村道路打掃道路。這位老人名叫楊金海,今年已經(jīng)74歲了,自從2017年他搬入白洋頭的新家里,便開始了義務清掃,日復一日,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一年零五個月了,那一把自備的竹掃帚就成了老楊的每天都必需的“好幫手”。
熱心:把義務掃地當作鍛煉身體
“老楊可是一個熱心腸,誰家有事找他幫助,他都是一句‘來了’!這些年不管刮風下雨,還是逢年過節(jié),老楊都會堅持義務清掃!”說起老楊,牌樓村村主任胡小君便是豎起大拇指,贊不絕口。
2017年,本該在新家頤養(yǎng)天年的老楊拿起掃把,義務清掃道路?!拔覄偦氐酱謇飼r,看到村里環(huán)境衛(wèi)生比較差,特別是看到路上的一些落葉、白色垃圾無人清理,我想想自己反正閑著沒事,就去打掃打掃,就當鍛煉身體了?!?nbsp;
在老楊看來,給村里掃地就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每天起床洗漱后,掃完地再吃早飯。“看到自己清掃過的道路變得干干凈凈,自己就覺得很高興,所以我要堅持掃到掃不動的那一天。”
感激:用實際行動建設美麗家園
“這些可都是我的寶貝。”老楊指著自己竹掃帚、電鋸、除草劑興奮地說。這些工具都是老楊自掏腰包購置的,這次“三化”行動中,老楊就帶著他的“寶貝”們在村里義務幫村民清庭院、搭柴堆、除雜草,干得不亦樂乎。
“我覺得我現(xiàn)在的生活很幸福,我要感謝黨和政府。特別是這次老寇可忙了我的大忙?!崩先藰銓嵉脑捳Z里,充滿著感激之情,老楊口中的老寇是牌樓村的網(wǎng)格員寇華安。據(jù)老楊說,一開始家里的柴火堆是很亂的,想整也不知道怎么整,這時候便是老寇親自上門設計便幫助他將家中的柴火堆堆成了“藝術(shù)品”。
“村干部對我那么好,我也要多幫幫他們,我現(xiàn)在自己學會了堆柴堆,還能給鄰居家搞設計當軍師呢!”老楊高興地說。就這樣,老人每天的義務清掃之余,便是幫著村里搞起了鄉(xiāng)村美化。
奉獻:將奉獻精神感染淳樸鄉(xiāng)村
除了掃地,老楊還經(jīng)常清理田地里的白色垃圾。讓他欣慰的是,這一年多來,村民的衛(wèi)生習慣越來越好?!耙郧疤锢锏睦芏?,塑料袋、塑料瓶、香煙殼,啥都有,要清理很久?,F(xiàn)在已經(jīng)基本看不到垃圾了?!崩蠗钫f。
“有他在,我們整個村都很干凈。他打掃得這么盡心,我們村里的人都十分感動,多次提出要給他一定的經(jīng)濟報酬,但都被他拒絕了?!贝逯魅魏【锌卣f。
“我自己有退休工資,打掃衛(wèi)生并不是為了錢,只要環(huán)境好了,住得舒服,我就很滿足了。現(xiàn)在能看到鄉(xiāng)親們都行動起來了,別提有多高興了?!崩蠗钫f。
正是有了老楊這樣的奉獻者,才感染著這個小村莊的人都奉獻出自己的力量建設美麗鄉(xiāng)村,那一把竹掃帚便是最好的見證。
(通訊員 秦楊碩)
